[摘要] 昨天上午,在市区迪荡公交始末站,前一辆7路车已经坐满,后面的7A路车也已经有10多名乘客在等候。“前两天在网上挂了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号,今天早上过来检查。开通公交后方便了,一个上午就能来回。”正在候车的上虞人王女士看了看时间,还只有10点半。
昨天上午,在市区迪荡公交始末站,前一辆7路车已经坐满,后面的7A路车也已经有10多名乘客在等候。“前两天在网上挂了市人民医院的专家号,今天早上过来检查。开通公交后方便了,一个上午就能来回。”正在候车的上虞人王女士看了看时间,还只有10点半。
去年5月,越城区至上虞区的公交开通运营,方便了沿线的大片居民。现在,每天都有5000多人次坐着公交车往来两地,办事、购物、看病、游玩。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区域之间、城市与乡村的距离,为片区融合、城乡一体化的生活打下了基础。
2014年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绍兴大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在2942平方公里的大格局之下,我市编制实施《绍兴市城市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其中,交通作为城市发展的“先行官”,“一环六横八纵”的中心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得以确立,成为支撑起大城市的骨架,同时,一批路网建设加快推进。
31省道北延越城区段基本建成,市区通往绍兴北站的快捷通道由此贯通,今年6月就将投入使用。杭长高铁绍兴段建成通车,绍兴人迎来了4到长沙、7到广州的高速体验。继绍诸高速诸暨延伸线开工之后,我市历史上投资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杭绍台高速工可报告拿到批复,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再过几年,我回老家就可以从城西上高速家门口了。”在市区上班的新昌回山镇人胡菊充满了期待。
和胡菊不同,老绍兴们则更有感于一年来这座城市的新变化。在镜湖新区,奥体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相继投入使用,成为绍兴城市发展的新地标。在迪荡新城,梅龙湖公园建成,成了市民休闲的新去处。而更多城市夹心、边缘地带,这一年也加快了改造步伐。
去年5月,我市出台《越城区行政区域城中村改造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货币补偿安置的实施意见(试行)》,引导、鼓励更多被征收户选择货币补偿安置、自行购买商品房。
“以往只能选择统一建设的安置房,楼层什么的还要抽签,现在可以选择部分货币化安置,自己住一套安置房,货币补偿安置款拿来购买商品房给儿子媳妇住。”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宋家溇村的宋荷兰说。更加灵活并接轨市场的安置新政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拆迁难”获得突破,城中村改造得到提速。截至去年12月底,越城区域城中村安置房建设开工项目15只,累计开工面积195.75万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5%。
过去一年,随着建设的推进,农村的变化同样日新月异。
在上虞区陈溪乡陈溪村,500米的河坎整砌一新,覆上新土即将进行绿化,塔溪村则建成了漂亮的景观廊道。去年,陈溪乡启动了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改造项目,从陈溪村到塔溪村,全长约6公里的道路沿线,违法建筑得到全面清理,腾出的空间改建景观小品。“今年还将继续推进立面改造、铺装绿化等工作,使它成为陈溪 3A级景区主要休闲旅游线。”陈溪乡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10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共创建美丽农家1.8万户。而随着农房改造项目的推进,农民的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据统计,到去年12月底,全市完成农村住房改造10674户,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909户。同时,全市还启动了18个农房改造示范村项目的建设,更多农民将住进堪比城市的新居。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