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老小区整治工作的开展,使增加停车位在主城区成为可能。不过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可挖掘的余地越来越少,小区停车位供求矛盾仍然没有根本性解决。而且,政府短期内也不可能进行第二次改造。那么,老小区停车难的出路何在?
由于老小区整治工作的开展,使增加停车位在主城区成为可能。不过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可挖掘的余地越来越少,小区停车位供求矛盾仍然没有根本性解决。而且,政府短期内也不可能进行第二次改造。那么,老小区停车难的出路何在?
有识之士认为,外地破解这一问题的成功模式要借鉴,多渠道新增停车位的探索也要进行,通过地方立法抑制私家车增速的尝试也值得研究。
“大关模式”能否有绍兴版本
记者日前从市治堵办获悉,该办公室将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赴杭州市拱墅区调研“大关模式”。“如果绍兴具备试点的条件,我们将考虑选择合适的区域,做相应的准备工作。”治堵办有关工作人员说。
2013年底,停车矛盾相当激烈的拱墅区大关街道东一、东二社区试行“大封闭综合管理”:通过增设治安岗亭,将原本几个开放式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充分利用市政道路,实施区域内的道路和街巷单向通行,构成“大循环”,机动车刷卡进出。这个模式实施后,新增车位120个,区内车辆刮擦事故每月报警量从30余起下降至个位数。
“这个模式其实是几个小区进行组团式改造,对改造区域现有的道路资源要求较高,通过改造这些道路起码能够循环流通起来。”越城区建设局一位考察过“大关模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我市主城区也有具备组团式改造条件的区域,城南街道朝晖路一带就是比较典型。
一公里左右的朝晖路,北起城南大道,南达华通花园,由北而南串联起城南新村、凤江花园、高立花园、滨江花园、华通花园等多个小区,又有多条横向支路跟与朝晖路平行的解放南路相连,可充分利用城市主干道。
“进行区域交通循环改造,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实施大封闭管理,可大幅降低单个小区封闭改造和管理成本,可在提高现有道路通行效率、增加车位的同时规范小区停车,可杜向行驶车辆冲突造成的拥堵。
“但要开展这项改造,首先得明确资金来源和建设主体。”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简单地把试点任务落实给属地,那么经费可能无法保障,改造前后又涉及建设、市政、交警等部门多头管理,让属地政府或街道去推进此事,效率难以保证。
破局停车难也要靠民间力量
“今后,破解老小区停车难的出路在哪里?”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停车位改造的主管部门。他们的忧虑在于,目前主城区有老小区整治这项经费,停车位改造费用可在从中列支。但老小区整治工作收尾之后,谁投入资金去应对这一难题呢?
“应该探索多渠道筹措改造经费的方式。”建设部门一位人士认为,发挥小区业委会的作用,进行自行改造目前是可行的。
停车位改造若不涉及复杂的工程,一个车位的改造费用在3000元左右,与购买和租赁固定车位相比,成本并不高。因此,可由小区业委会牵头,向有车业主筹措费用,在有条件的场地改造。“关键是,其他业主的权益需要保障。可以通过会议,事先收取一定的公共资源占用费,补贴使用在小区管理中。”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悉,今年袍江就有一个安置小区作出了这样的尝试。该开发区东方明珠小区通过集体资金出资的方式,在空余地块改造了98个停车位,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另一个方式,是通过地方立法加强源头管理,控制私家车的增量。“有些城市已经在制订地方法规,要求购车和年审时,出具拥有停车位(库)的证明。”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后新增的私家车,一辆车如能对应一个固定车位或车库,那么私家车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延缓。
但一个车位多次租赁的方式,将会成为漏洞。因此,推进此事,又必须维持管理的严肃性。“谁开出证明,谁对此负责。如果发现作假,就追究相应的责任。”有关人士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