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稽中遗址考古发现战国至汉代大型建筑基址和丰富文物,揭示古城历史变迁。发现的汉代木刺、陶片等实物为研究两汉时期的郡县提供了重要依据。此次考古不仅填补了越国早期都城的空白,还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金属手工业有重要意义。

绍兴市的稽中遗址近日通过考古发掘,首次见证了越国建筑基址。稽中遗址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遗址中的战国和汉代结构让人惊叹。2024年,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一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考古发掘,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和水井,以及汉代的建筑基址、水井、马坑等遗存。这次考古还首次出土了标有“会稽”和“山阴”地名的汉代木刺,还有带有“如律令礼”文字的陶片,为研究两汉时期郡县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据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考古发掘是绍兴古城内首次大规模的科学化考古行动,发掘成果十分丰富。战国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规模宏大,建筑工艺与印山越王陵相似,为寻找越国早期都城提供了重要线索。汉代的大型建筑基址技术精湛,其营建年代与绍兴成为会稽郡治的时间相吻合。这些互相叠压的建筑基址,以及丰富的水井、灰坑等遗迹,对绍兴古城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
这次绍兴稽中遗址的考古发现意义非凡,不仅填补了越国早期都城的空白,还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金属手工业技术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从战国到汉代,不同时期的建筑基址叠压在一起,显示出绍兴古城的历史变迁。出土的汉代木刺和陶片,尤其是标有“如律令礼”的文字陶片,更是为两汉时期的郡县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通过这次考古,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建筑技术的进步,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稽中遗址的发现无疑为绍兴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也为考古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